海洋塑料阻击战:IMO新规能否在2030年前实现零排放?

ChinaReplas T&P 2025
主题:关于塑料的哲学

本文通过梳理《2025年船舶海洋塑料垃圾行动计划》最新草案与全球实践,揭示了海洋塑料治理的多维框架:从渔船、港口到国际协作,覆盖污染全链条系统性地阐述;既展现技术乐观主义(如区块链追溯),也直面南北分歧与执行难题的矛盾性;提出“循环经济+数据治理”的创新路径,呼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14)的前瞻性。但发展中国家资金缺口未被充分量化,且塑料替代品生态风险未深入探讨。总体而言,IMO行动计划为海洋保护提供了里程碑式蓝图,但其成效将取决于各国能否超越短期利益,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
李 编 博士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专业
进入废塑料化学循环领域4年
专注PET、PE、UPR等化学回收
海洋塑料危机的全球挑战
海洋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焦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每年约800万吨塑料垃圾流入海洋,其中船舶活动(包括渔业和航运)贡献显著。IMO的数据显示,废弃渔具占海洋塑料垃圾的10%-20%,而塑料颗粒泄漏事件频发,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灾难。若不加干预,到2050年海洋塑料总重量或将超过鱼类。
在此背景下,IMO于2025年1月通过《2025年船舶海洋塑料垃圾行动计划》草案,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减少渔业与航运塑料排放”“提升港口处理能力”等五大目标,标志着全球海洋塑料治理进入系统性攻坚阶段。该草案计划提交至2025年4月7日至11日召开的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83届会议(MEPC 83)审议,以期获得最终批准。
减少渔业活动产生的塑料废弃物 降低航运业对海洋塑料污染的贡献 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加强海员培训与教育 优化港口接收设施,提高塑料垃圾处理效率 增强对船舶塑料排放问题的认知 推动国际间的协作与资源共享
此外,IMO污染预防和应对小组委员会还对行动计划的实施时间表进行了更新,将各项任务按短期、中期、长期和持续性进行分类,以确保目标的逐步实现。
行动计划的核心措施:
从源头到终端的系统性方案
塑料颗粒运输管控:草案要求制定强制性规则,规范货运集装箱运输塑料颗粒的防泄漏标准,并推出《清理塑料颗粒最佳实践导则》,明确应急响应与成本分摊机制。 废弃渔具追踪系统:IMO将建立全球数据库,记录渔具丢失的时间、位置及类型,结合区块链技术实现全流程追溯,为责任认定提供依据。
IMO通过《塑料垃圾港口接收设施技术经济可行性指南》,推动全球港口升级垃圾处理能力。例如,挪威与中国浙江合作试点“蓝色循环”模式,通过补贴和市场化运作,将海洋塑料转化为纺织原料,已回收超1万吨废弃物。小型港口可通过收取船舶停靠费覆盖成本,大型港口则探索废物资源化盈利路径。
渔民参与机制:中国浙江通过“渔嫂协会”动员渔民回收垃圾,以低价电池置换和补贴激励100余艘渔船加入,单船年均回收量达5公斤。 船员培训计划:IMO要求将塑料管理纳入海员必修课程,并通过社交媒体推广环保案例,提升行业责任感。
全球协作与治理挑战
发展中国家因基础设施薄弱,成为塑料泄漏重灾区。IMO通过GloLitter伙伴关系项目,向小岛屿国家输出无人打捞船等设备,并设立污染治理基金。中国提议通过“装备输出+案例复制”模式,推动南南合作。
尽管IMO要求2025年起400总吨以上船舶强制使用垃圾记录簿,但部分国家仍面临执法资源不足的问题。此外,全球塑料污染谈判(如INC-5)因生产国与消费国利益分歧陷入僵局,凸显国际共识的脆弱性。
未来展望:从愿景到落地的关键路径
技术创新:推广荷兰“海洋清理者”等自动化设备,降低垃圾回收成本。 市场机制:通过碳定价和塑料税,将环境成本内部化。 数据驱动:利用卫星与无人机监测垃圾分布,动态优化治理策略。
会议主题:关于塑料的哲学
主办方:中国合成树脂协会
2025年3月18日 19:00-23:00,苏州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废塑料新观察
推荐文章
-
主编评论欧冶链金作为中国资环集团的核心企业,致力于构建再生资源交易服务平台,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与陶朗合作后,可借助陶朗的传感分选技术,可在该平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整合各方资源,推动资源回收再利用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彭主编: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7年塑料回收再生经验,文章信息咨询或讨论,提供行业信息,欢迎随时联系哦~近日,欧冶链金党委书记、董事长陶炜及中国资环集团科技创新和数智化部总经理柯艳春一行莅临陶朗中国总部厦门,与陶朗管理团队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 1 — 会上交流 陶朗对陶炜董事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会上,以陶朗资源回收业务部全球高级战略总裁华夏(Ada Hua)为代表的陶朗管理团队分享了集团的发展历程、主营业务及全球市场拓展情况,强调陶朗作为传感分选领域的领导者,拥有深厚的技术底蕴和丰富的行业经验。自2010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陶朗一直致力于推动资源循环高质利用,共享全球先进的资源循环解决方案,助力国内循环经济发展。陶炜董事长表示欧冶链金作为中国资环基本盘,承接中国资...
-
摘要:塑料降解通常需要高温、高压、碱或酸等苛刻条件,导致能源成本高和环境问题。近年来,在温和条件下操作的新技术不断涌现。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在温和条件下通过生物、光、化学、生物降解等方法将废塑料转化为高纯度单体或高附加值产品的进展。电催化和低温热催化。首先讨论了塑料的酶解,重点介绍了提高酶热稳定性的酶工程进展。其次,介绍了在室温下将废塑料转化为高附加值燃料和化学品的电催化和光催化方法。具体地说,介绍了电催化和光重整技术在塑料改性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以氧气或空气为氧化剂的塑料光催化氧化合成化工原料的研究进展,综述了近年来塑料低温热催化再生与改性的研究进展,并从催化剂的合理设计,催化系统的优化和可扩展性,以及经济可行性。 【作者简介】牛 志 强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塑料的催化循环与可再生能源的催化转化。学术成果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 Nature Sustainability, Nature 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
-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塑料污染治理的决策部署,加快推动塑料制品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国务院于2024年3月将《塑料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 第1部分:PET》及《塑料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 第2部分:HDPE》两项国家标准列为重点督办项目。 01国务院督办项目加速推进依据国家有关部门最新部署要求,原定于2025年底前完成的两项《塑料 可回收再生设计》国家标准研制任务已全面提前。 作为2024年第三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项目,其标准研制周期由原定的18个月大幅压缩,目前计划于2025年年中正式发布。 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任务,标准研制工作已大幅提前。02政策窗口期与产业转型机遇叠加“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推行绿色设计,提升塑料制品的安全性和回收利用性能”理念已深入人心。 当前,国家有关部门已全面启动“十五五”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工作,预计“绿色设计”将成为“十五五”塑料污染治理的核心理念与工作重点。可回收再生设计做为“绿色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标准研制成果将直接纳入国家政策体系,为塑料制品行业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