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塑料阻击战:IMO新规能否在2030年前实现零排放?

ChinaReplas T&P 2025
主题:关于塑料的哲学

本文通过梳理《2025年船舶海洋塑料垃圾行动计划》最新草案与全球实践,揭示了海洋塑料治理的多维框架:从渔船、港口到国际协作,覆盖污染全链条系统性地阐述;既展现技术乐观主义(如区块链追溯),也直面南北分歧与执行难题的矛盾性;提出“循环经济+数据治理”的创新路径,呼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14)的前瞻性。但发展中国家资金缺口未被充分量化,且塑料替代品生态风险未深入探讨。总体而言,IMO行动计划为海洋保护提供了里程碑式蓝图,但其成效将取决于各国能否超越短期利益,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
李 编 博士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专业
进入废塑料化学循环领域4年
专注PET、PE、UPR等化学回收
海洋塑料危机的全球挑战
海洋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焦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每年约800万吨塑料垃圾流入海洋,其中船舶活动(包括渔业和航运)贡献显著。IMO的数据显示,废弃渔具占海洋塑料垃圾的10%-20%,而塑料颗粒泄漏事件频发,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灾难。若不加干预,到2050年海洋塑料总重量或将超过鱼类。
在此背景下,IMO于2025年1月通过《2025年船舶海洋塑料垃圾行动计划》草案,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减少渔业与航运塑料排放”“提升港口处理能力”等五大目标,标志着全球海洋塑料治理进入系统性攻坚阶段。该草案计划提交至2025年4月7日至11日召开的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83届会议(MEPC 83)审议,以期获得最终批准。
减少渔业活动产生的塑料废弃物 降低航运业对海洋塑料污染的贡献 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加强海员培训与教育 优化港口接收设施,提高塑料垃圾处理效率 增强对船舶塑料排放问题的认知 推动国际间的协作与资源共享
此外,IMO污染预防和应对小组委员会还对行动计划的实施时间表进行了更新,将各项任务按短期、中期、长期和持续性进行分类,以确保目标的逐步实现。
行动计划的核心措施:
从源头到终端的系统性方案
塑料颗粒运输管控:草案要求制定强制性规则,规范货运集装箱运输塑料颗粒的防泄漏标准,并推出《清理塑料颗粒最佳实践导则》,明确应急响应与成本分摊机制。 废弃渔具追踪系统:IMO将建立全球数据库,记录渔具丢失的时间、位置及类型,结合区块链技术实现全流程追溯,为责任认定提供依据。
IMO通过《塑料垃圾港口接收设施技术经济可行性指南》,推动全球港口升级垃圾处理能力。例如,挪威与中国浙江合作试点“蓝色循环”模式,通过补贴和市场化运作,将海洋塑料转化为纺织原料,已回收超1万吨废弃物。小型港口可通过收取船舶停靠费覆盖成本,大型港口则探索废物资源化盈利路径。
渔民参与机制:中国浙江通过“渔嫂协会”动员渔民回收垃圾,以低价电池置换和补贴激励100余艘渔船加入,单船年均回收量达5公斤。 船员培训计划:IMO要求将塑料管理纳入海员必修课程,并通过社交媒体推广环保案例,提升行业责任感。
全球协作与治理挑战
发展中国家因基础设施薄弱,成为塑料泄漏重灾区。IMO通过GloLitter伙伴关系项目,向小岛屿国家输出无人打捞船等设备,并设立污染治理基金。中国提议通过“装备输出+案例复制”模式,推动南南合作。
尽管IMO要求2025年起400总吨以上船舶强制使用垃圾记录簿,但部分国家仍面临执法资源不足的问题。此外,全球塑料污染谈判(如INC-5)因生产国与消费国利益分歧陷入僵局,凸显国际共识的脆弱性。
未来展望:从愿景到落地的关键路径
技术创新:推广荷兰“海洋清理者”等自动化设备,降低垃圾回收成本。 市场机制:通过碳定价和塑料税,将环境成本内部化。 数据驱动:利用卫星与无人机监测垃圾分布,动态优化治理策略。
会议主题:关于塑料的哲学
主办方:中国合成树脂协会
2025年3月18日 19:00-23:00,苏州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废塑料新观察
推荐文章
-
大进军:技术准备与政策突破 识别二维码,添加微信咨询倒计时 25 天编者按到2035年中国塑料制品年产量将达到1.55亿吨,如果其中化学循环利用率达到30%,相当于再造两座大庆油田,产值将超过1600亿元。化学循环技术针对占全部塑料废弃物50%以上的软塑类废塑料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效益。董 编 材料学专业 回收再生编辑;超千篇文章,用文字展现行业“魔力”。欢迎提供行业新闻和动态,讨论专业问题与物理回收相比,化学循环具有广泛的原料适应性,能够将物理回收无法有效经济回收的低值废塑料和复合包装,甚至填埋场或自然界中历史堆存的废塑料进行集中回收利用,转化为与使用原油生产具有相同品质的塑料原料,实现塑料工业的闭合循环发展。 — 1 —80%以上的软塑包装,都适合化学循环去年7月,知名化学循环公司科茂及合作伙伴合作开展了“苏州生活源软塑料废弃物化学循环”项目,并发布《城市生活源废塑料化学循环项目报告》。 该研究证实了中国典型城市生活垃圾中全部塑料废弃物的50%以上(全部软塑废弃物中的80%以上)均可通过科茂环境的化学循环装置进行化学循环...
-
大进军:技术准备与政策突破 倒计时 25 天近日,生态环境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重磅通知——《关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申请企业标准和条件的通知》(环固体函〔2025〕8号),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带来重大利好消息。 各省(区、市)生态环境厅(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财政局,计划单列市生态环境局、财政局: 为落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激励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做优做强,有效提升资源环境效益,现就申请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企业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标准和条件 (一)申请专项资金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1. 适应各省(区、市)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申请资金当年及上一年度具备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 2. 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满足《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等相关要求。申请资金上一年度截至申请资金当月,企业或其法定代表人没有因违反...
-
大进军:技术准备与政策突破 倒计时 26 天 编者按2024年新塑料经济全球承诺报告显示,欧莱雅在提高包装的可回收性方面取得了进展。其塑料包装中为了回收的设计占塑料包装总量,从2020年的50%增加到2023年的51%。虽然增量为1%,但在化妆品包装复杂度高、产业链协同难度大的背景下,这一数字背后凝聚着技术突破与系统性改革的双重突破。董 编 材料学专业 回收再生编辑;超千篇文章,用文字展现行业“魔力”。欢迎提供行业新闻和动态,讨论专业问题对欧莱雅而言,为产品提供负责任、可持续的包装既是一项重大挑战,也是一项重要承诺。自2007年以来,欧莱雅一直采用生态设计方法来设计产品包装。 欧莱雅男士护肤产品线(Men Expert Derma Control)推出完全可回收塑料泵的举措,不仅标志着技术突破,更体现了欧莱雅在循环经济领域的系统性布局。这一创新仅是集团庞大可持续计划中的一环,其背后是一套涵盖设计、生产、回收的全链路解决方案。 — 1 —创新泵体设计传统泵体中使用的金属弹簧一直是可回收性的一大障碍。 欧莱雅开发出完全可回收的塑料泵,去除了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