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提速!国务院督办国标:PET及HDPE《塑料 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要求提速

作者: Dong
发布于: 2025-03-28 09:50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塑料污染治理的决策部署,加快推动塑料制品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国务院于2024年3月将《塑料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 第1部分:PET》及《塑料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 第2部分:HDPE》两项国家标准列为重点督办项目。

01
国务院督办项目加速推进


依据国家有关部门最新部署要求,原定于2025年底前完成的两项《塑料 可回收再生设计》国家标准研制任务已全面提前。

作为2024年第三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项目,其标准研制周期由原定的18个月大幅压缩,目前计划于2025年年中正式发布。

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任务,标准研制工作已大幅提前。

02
政策窗口期与产业转型机遇叠加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推行绿色设计,提升塑料制品的安全性和回收利用性能”理念已深入人心。

当前,国家有关部门已全面启动“十五五”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工作,预计“绿色设计”将成为“十五五”塑料污染治理的核心理念与工作重点。
可回收再生设计做为“绿色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标准研制成果将直接纳入国家政策体系,为塑料制品行业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引和规范依据。
03
全球塑料公约进程倒逼


尽管全球塑料公约谈判战线拉长且未能取得预期成果,但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国与消费国,治理塑料污染的步伐持续加快。

国际社会在治理塑料污染方面的经验表明,可回收再生设计是解决塑料污染问题的基础技术手段。积极推行可回收再生设计,不仅有助于我国在国内塑料污染治理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还能提升我国在全球塑料污染治理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两项国标研制是政策、产业与国际趋势的深度协同。为确保两项国家标准研制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完成,现面向全行业公开。

征集范围:终端品牌、塑料制品、聚合物、助剂类企业(油墨、胶粘剂)、回收再生企业、环境类企业、政府及检测机构等单位。



老朋友请联系工作人员,新朋友请扫码咨询

2024年底,国家四部门联合印发《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要求到2027年,废旧塑料领域的标准体系将更加优化。废旧塑料作为原材料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标准化建设对于推动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16项相关标准正在编制,欢迎各有意向的单位积极参与:

序号

标准计划编号

标准名称

预审查时间

1

2023-0901T-HG

塑料 产品可回收再生设计通用要求

2025 年4月

2

20241703-T-606

塑料 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 第1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

3

20241696-T-606

塑料 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 第2部分:高密度聚乙烯(HDPE)材料

4

20241693-T-606

塑料 再生塑料 第4部分:聚烯烃混合物材料

2025 年5月

5

20232461-T-606

塑料 再生塑料 第10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材料

6

20241694-T-606

塑料 再生塑料 第12部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

2025 年6月

7

20241698-T-606

塑料 再生塑料 第13部分:聚苯醚(PPE)材料

8

20241700-T-606

塑料 再生塑料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第1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

2025 年5月

9

20241692-T-606

塑料 再生塑料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第2部分:聚苯乙烯(PS)材料

10

20241695-T-606

塑料 再生塑料成分鉴别 第1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

2025 年5月

11

20241701-T-606

塑料 再生塑料成分鉴别 第2部分:聚丙烯(PP)材料

12

20240594-T-606

塑料 再生塑料 可追溯性和环境因素评估指南

2025 年5月

13

20232459-T-606

塑料 再生塑料色差的测定

2025 年6月

14

2023004757

用于不同塑料加工工艺的机械再循环聚丙烯(PP)再生塑料和聚乙烯(PE)再生塑料的测试和表征

2025年10月


标准参加意义

企业参与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制定(作为参编单位)具有多重战略意义和价值,不仅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能推动行业技术发展并增强企业的话语权。以下是具体分析:

1

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与公信力

1、权威背书
参与标准制定表明企业的技术或产品得到行业认可,成为“规则制定者”之一,显著增强品牌公信力。例如,华为参与5G国际标准制定,直接巩固了其全球通信领导者的地位。    
2、差异化竞争优势
标准参编单位可在宣传中使用“标准起草单位”标识,区别于竞争对手。如家电企业参与能效标准制定,可提前布局符合未来标准的产品线。

2

掌握行业话语权与技术主导权

1、影响技术方向
企业可将自身专利或核心技术融入标准,形成技术壁垒。例如,高通通过将CDMA技术纳入通信标准,获得长期专利收益。
2、规避被动风险
避免因标准变化导致产品不达标的风险。如光伏企业未参与国际标准更新,可能面临出口技术壁垒。

3

市场准入与政策红利

1、提前合规
参与标准制定能提前预判监管要求,降低合规成本。如食品企业参与安全标准制定,可优化生产工艺以适应未来检测标准。
2、招投标优势
许多政府采购或大型项目明确要求符合国家标准,参编企业更易达标。例如,轨道交通设备供应商参与国标制定后,中标率显著提升。

4

经济效益与产业链整合

1、专利变现
标准必要专利(SEP)可带来持续许可收入。如2022年,华为标准必要专利收入达5.6亿美元。
2、供应链控制
主导标准可推动上下游采用自身技术体系。特斯拉开放充电接口标准后,迅速扩大了其充电网络生态。

5

政策支持与资源倾斜

1、政府奖励
多地政府对标准主导企业给予资金补贴(如深圳对国际标准牵头单位奖励最高500万元)。
2、科研项目优先
参标企业更易获得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如某新材料企业因参与国标制定,获批省级技术中心。

6

行业协同与长期发展

1、技术交流平台
通过标准工作组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如阿里云通过参与云计算标准链接产学研资源。
2、行业生态建设
联合制定团体标准可快速响应新兴领域需求。如区块链团体标准的出台加速了技术商业化落地。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Dong
分享

推荐文章

  • 2025-04-01
    废塑料新观察
    主编评论各位,申报时一定要注意: 企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具体时间根据各地要求)提交申报材料; 企业需确保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企业如有疑问,应及时咨询CPRRA协会并与属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沟通,确保申报工作顺利进行。 彭主编: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7年塑料回收再生经验,文章信息咨询或讨论,提供行业信息,欢迎随时联系哦~近日,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申报并做好已公告企业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25〕81号)要求,2025年度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申报开始了!— 1 —关于规范条件企业申报 一、申报主体。各省市从事废钢铁、废铜铝、废纸加工、废塑料、废旧轮胎综合利用及机电产品再制造,且符合工信部相关规范(准入)条件的企业(相关规范、准入条件见工信部节能司网站)。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企业相关工作另行通知。二、申报程序。由符合条件的企业自愿向所在地市州工信局提出符合性申请,如实填报申请书及相关表格(相关格式和要求见...
  • 2025-04-01
    废塑料新观察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废弃物资源化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作为深耕热裂解技术40年的行业领军者,济南恒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誉环保”)凭借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与全球化项目经验,持续推动废弃物处理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近日,恒誉环保工艺部经理张海敏接受了专访,分享公司技术突破与行业洞见。 恒誉环保 工艺部经理 张海敏 高级工程师— 1 —四十年专注,破解世界级难题恒誉环保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热裂解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张海敏介绍,热裂解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高效、安全、环保、经济”:“通过热裂解反应,废轮胎、废塑料等有机废弃物可转化为燃料油、炭黑等高附加值产品,既减少污染,又创造经济效益。”恒誉环保-工业连续化热裂解装备 其热裂解技术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技术包容性强,能够处理多种有机废弃物,如废轮胎、废塑料、含油污泥等,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以废轮胎为例,通过热裂解反应可转化为燃料油、炭黑等高附加值能源产品。其次,处理过程高效,通过外部加热使有机物...
  • 2025-04-01
    废塑料新观察
    编者按目前一些传统再生塑料行业技术门槛低、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并非出路,当企业仍在争夺低端市场的残羹冷炙时,少数先行者已将目光投向了高附加值的蓝海领域。董  编 材料学专业 回收再生编辑;超千篇文章,用文字展现行业“魔力”。欢迎提供行业新闻和动态,讨论专业问题位于重庆涪陵的重庆润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业新材),凭借自主研发的咖啡渣100%回收再利用技术,成为惠普电脑斑点料全球唯一供应商,在全球首次实现将“咖啡渣+再生塑料”应用于一体机外壳;又携手仁宝联合研发创新环保材料“荞麦壳塑胶”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外壳,斩获2025年德国iF设计奖。 咖啡渣、荞麦壳等属于生物质,与塑料高分子材料天然难以相融。此前,国内外几乎没有企业将二者成功结合。成立仅3年的润业新材瞄准这一领域率先突破,建立起技术优势,拿下多个严苛的国际认证,还与惠普、仁宝、博世等头部企业达成合作,从再生塑料这片“红海”中,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 1 —初生牛犊不怕虎 润业新材成立于2022年,由重庆水务环境集团所属德润环境公司与苏伊士(香...
  • 联系电话:010-62665052
  • 联系邮箱:huyang@gjjy55.wecom.work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