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PS和再生PS-I,国家标准中的技术规范如何评价?

作者: 废塑料新观察
发布于: 2025-04-22 16:40
不同种类的再生塑料其需要特别关注的特征值以及影响再生塑料质量的关键要素不相同,制定针对不同塑料材料的系列评价标准是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可追溯性、环境影响、资源影响等贯穿塑料再生全流程的规范要求,其中以质量要求为重点,而不同塑料种类差异性的关键技术要素和质量要求在不同再生塑料产品评价过程中的起到关键和主要作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2024年第三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项目中,11项再生塑料国家标准,入选国务院督办国标计划清单!

其中,塑料 再生塑料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第 2 部分:聚苯乙烯(PS)和抗冲击聚苯乙烯(PS-I)材料(国家标准计划号:20241692-T-606),规定了再生聚苯乙烯(PS)和抗冲击聚苯乙烯(PS-I)材料产品评价原则、内容和流程、评价指标要求、证实方法与取值规则、评价结果形成规则。该标准预审查时间为2025年5月

我们诚挚邀请相关单位及个人参与再生塑料系列标准的编制工作,为标准的编制提供宝贵意见和建议。

图片

以下是《塑料 再生塑料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第 2 部分:聚苯乙烯(PS)和抗冲击聚苯乙烯(PS-I)材料》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

— 1 

标准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以废弃的通用聚苯乙烯(GPPS)为原料,经分类、破碎、清洗、熔融挤出造粒等物理再生工艺制成的聚苯乙烯再生塑料的评价,不包含发泡聚苯乙烯(EPS)。
本文件适用于以废弃的抗冲击聚苯乙烯(PS-I)为原料,经分类、破碎、清洗、熔融挤出造粒等物理再生工艺制成的抗冲击聚苯乙烯(PS-I)再生塑料的评价。
本文件不适用于来自医疗废物、农药包装等列入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废物的再生塑料。
本文件不适用于聚苯乙烯和其他塑料材料再加工制备的塑料。
本文件不适用于抗冲击聚苯乙烯和其他塑料材料再加工制备的塑料。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35 塑料 术语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T 20001.8 标准起草规则 第8部分:评价标准
GB/T 20861 废弃产品回收利用术语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30102 塑料 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循环指南
GB 31572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37547 废塑料分类及代码
GB/T 37821 废塑料再生利用技术规范
GB/T 39171 废塑料回收技术规范
GB/T 40006.1 塑料 再生塑料 第1部分:通则
GB/T 40006.6 塑料 再生塑料 第6部分:聚苯乙烯(PS)和抗冲击聚苯乙烯(PS-I)材料
GB/T 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HJ 364 废塑料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 3 

术语和定义

GB/T 2035、GB/T 40006.1、GB/T 40006.6、GB/T 30102和GB/T 3782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可追溯性 Traceability
追溯客体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位置的能力。
注:当考虑产品或服务时,可追溯性可涉及:

——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来源;

——加工的历史;

——产品或服务交付后的分布和所处位置。

[来源:GB/T 19000-2016,3.6.13]
— 4 
评价原则、内容和流程
4.1 评价原则
4.1.1 “生命周期理念”原则
对聚苯乙烯(PS)和抗冲击聚苯乙烯(PS-I)再生塑料从废塑料回收、再生、流通储存等生命周期阶段出发,选取不同阶段的资源能源消耗、生态环境影响、可追溯性要素、品质控制等影响因素,选取能够表征回收再生主要特性并可量化和可检测验证的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
4.1.2 “适用性”和“引导性”原则
指标符合国内再生塑料行业规范以及兼顾国际国外先进指标要求,以适应国际化需求,同时起到促进国内废弃塑料同级再生应用的引导作用。
4.2 评价内容
4.2.1 聚苯乙烯(PS)和抗冲击聚苯乙烯(PS-I)再生塑料的评价是指针对评价对象和范围,使用评价数据和评价指标,对通用聚苯乙烯和抗冲击聚苯乙烯再生塑料进行全过程评价,得到产品评价得分的过程。
4.2.2 评价要求包括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要求。基本要求包括再生聚苯乙烯(PS)和抗冲击聚苯乙烯(PS-I)材料应满足的再生塑料法律法规及来源废塑料标准、再生塑料产品标准的要求;评价指标要求宜包括以下方面:

——能源环境评价:包括再生环境保护要求、碳足迹计算、消耗能源等要素评价;

——品质属性评价:包括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安全性、稳定性等要素评价;

——过程属性评价:包括从回收到再生利用全过程管理相关要素评价;

——可追溯属性评价:包括收集、转运、分选、破碎、清洗、造粒、流通使用全过程信息溯源要素评价。

——科技属性评价:本属性为推荐项评价指标,包括再生聚苯乙烯(PS)塑料回收再生过程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等要素评价。

4.3 评价流程
聚苯乙烯(PS)和抗冲击聚苯乙烯(PS-I)再生塑料的评价应遵循以下步骤:

——评价方和受评方按照第 5 章要求,采集评价所需的聚苯乙烯再生塑料产品性能、回收、再生过程、流通使用环节的数据和证明材料;

——评价方按照第 5 章要求,对每一项指标进行打分;

——根据打分结果和权重,进行指标得分计算,得到评分结果;

——相关方评分结果应用。

— 5 

评价指标要求

评价指标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构成,一级指标包括环境能源要求、品质评价要求、过程管理要求、可追溯评价要求、科技水平评价,二级指标是与一级指标相对应的可量化或定性描述的具体指标,指标基准值及判定方式见表1。

— 6 

证实方法与取值规则

6.1 本文件最低层级评价指标的取值规则主要包括试验/测量法、证据判断法以及主观赋值法,依据为GB/T 20001.8 规定。

6.2 聚苯乙烯(PS)和抗冲击聚苯乙烯(PS-I)材料特性值的取值采用试验/测量法,包括气味、限用物质含量、放射性、颗粒外观、灰分、水分、密度、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拉伸强度、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维卡软化温度、残留苯乙烯单体含量等试验方法按 GB/T 40006.6 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

6.3 采用证据判断法时,包括并不限于第三方检测报告、记录文件、证明等。

6.4 采用主观法时,在赋予分值的范围内,由评价方根据满足或符合程度进行分数判定,如在分值范围内酌情给分。

6.5 获取数据的形式包括并不限于提供证明材料、现场考察、文件查阅等方式。

6.6 本文件最低层级之上的评价指标取值规则为先根据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对指标赋权重,采用权重和指标值计算最终得分。

6.7 按照贸易合同的要求进行检测时,应依据协商要求的试验方法进行证实。
— 7 
评价结果形成规则
7.1 评价指标分值与权重
评价方应依据第5章确定指标体系并收集数据和证实性材料,由评价方进行打分,每一个一级指标得分为分数加和后与对应一级指标权重的乘积,总分为各项一级指标得分的加和,最终形成评价分数。一级指标评分项权重见表2。

7.2 评价总分计算
评价总分应按式(1)计算:

式中:
Q ——总得分数;
Q1~Q——分别为环境能源、品质、过程管理、可追溯性、科技水平评价指标的得分;

α1~α——分别为环境能源、品质、过程管理、可追溯性、科技水平评价指标的权重。

— 8 

附 录 A

(规范性)指标计算方法

1、废水回用率

废水回用率按式(A.1)计算:

图片

式中:

Kw——废水回用率;

Vw——统计期内,企业外排废水自行处理后的回用水量,单位为吨(t);

Vd——统计期内,企业向外排放的废水量,单位为吨(t)。

2、新鲜水消耗量

统计期内每生产 1t 产品所消耗的新鲜水量,主要包含生产工艺用水和车间清洁用水,不包括原料用水和生活用水。新鲜水指从各种水源取得的水量,各种水源包括取自地表水、地下水、城镇供水工程以及从市场购得的蒸馏水等产品,按式(A.2)计算:

图片

式中:

V——每生产 1t 产品的新鲜水消耗量,单位为吨每吨(t/t);

Vi——在一定计量时间内(一年)产品生产用新鲜水量,单位为吨(t);

Mc——在一定计量时间内(一年)产品的总产量,单位为吨(t)。


— 9 

再生塑料系列国家标准进展

根据标委会工作安排,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15)和全国塑标委再生塑料工作组(TC15/WG2)于2025年4月8日至4月11日在浙江省杭州市维景国际大酒店组织召开了标准审查会:全国塑料标委会再生塑料标准审查会在杭召开14项再生塑料标准全力推进!

序号

标准计划编号

标准名称

预审查时间

1

2023-0901T-HG

塑料 产品可回收再生设计通用要求

2025 年4月

2

20241703-T-606

塑料 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 第1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

3

20241696-T-606

塑料 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 第2部分:高密度聚乙烯(HDPE)材料

4

20241693-T-606

塑料 再生塑料 第4部分:聚烯烃混合物材料

2025 年5月

5

20232461-T-606

塑料 再生塑料 第10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材料

6

20241694-T-606

塑料 再生塑料 第12部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

2025 年6月

7

20241698-T-606

塑料 再生塑料 第13部分:聚苯醚(PPE)材料

8

20241700-T-606

塑料 再生塑料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第1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

2025 年5月

9

20241692-T-606

塑料 再生塑料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第2部分:聚苯乙烯(PS)材料

10

20241695-T-606

塑料 再生塑料成分鉴别 第1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

2025 年5月

11

20241701-T-606

塑料 再生塑料成分鉴别 第2部分:聚丙烯(PP)材料

12

20240594-T-606

塑料 再生塑料 可追溯性和环境因素评估指南

2025 年5月

13

20232459-T-606

塑料 再生塑料色差的测定

2025 年6月

14

2023004757

用于不同塑料加工工艺的机械再循环聚丙烯(PP)再生塑料和聚乙烯(PE)再生塑料的测试和表征

2025年10月


图片
标准咨询,老朋友请联系工作人员,新朋友请扫码咨询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废塑料新观察
分享

推荐文章

  • 2025-04-24
    废塑料新观察
    EDITOR编者按金发科技2024年业绩表现亮眼,营收与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特别是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超240%,凸显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持续增强。2025年一季度延续强劲增长势头,营收与利润继续保持高增速,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能。尽管经营现金流略有回落,但整体财务状况稳健,增长质量较高,彰显公司在新材料领域的竞争优势和韧性。 李 编  博士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专业 进入废塑料化学循环领域4年,专注PET、PE、UPR等化学回收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发科技”)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05.14亿元,同比增长26.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25亿元,同比增长160.3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7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40.13%。全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3120元,同比增长162.18%。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8.45亿元,展现出稳健的经营能力。 此外,公司同步披露了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6.7亿元,同比增长4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7亿元,同比增长138.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
  • 2025-04-24
    废塑料新观察
    食品加工与再生资源回收中,分选环节是品质把控的核心。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智能分选行业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美亚光电勇立潮头,全面推出新一代AI+数智化色选机——美亚大师 4.0。 它超越传统加工设备范畴,进化为生产线上的智能体!依托美亚光电深厚的行业底蕴,通过全球领先的AI分选大模型,融合多模态通用人工智能引擎与群体智能协作网络,美亚大师将为生产线注入智慧决策的能力!这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机器升级,而是通过互联互通,以数据作为核心驱动力,与大家携手构建一个全新的行业生态!那么,美亚大师如何构建这一创新生态呢?关键在于三大革命。信息流革命1让设备数据活起来!设备健康、工艺、故障、品质等数据,不再被尘封,化为流动资产,为生产决策提供实时且精准的依据。能源流革命2让每度电都创造价值!实时监测设备负载,避免无效能耗,以及关键器件寿命损失,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设备维护效益。品质流革命3让品质从概率变成必然!!不仅减少食品企业客诉、退货,更推动行业品质标准全面升级。经过这三大革命,美亚大师将...
  • 2025-04-24
    废塑料新观察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塑料污染治理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推动我国塑料回收再生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拟联合相关机构成立“中国塑料回收再生数据研究工作组”。现面向行业招募工作组成员,共同开展塑料回收再生行业数据研究工作。 — 1 —背景与现状 近年来,塑料污染治理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等政策的实施,我国在塑料污染治理和循环经济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国际谈判和国内政策制定中,废塑料回收再生数据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一)国际谈判中的数据隐患在国际塑料污染治理谈判中,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基本都有自己统一的塑料回收计算方法。这些国家通过标准化的统计逻辑和透明的数据来源,构建了具有高度科学性和可比性的计算体系。这种统一的核算框架不仅为其国内政策制定提供了精准依据,也在国际谈判中成为争取话语权的重要工具。然而,我国目前的废塑料回收量统计方法尚未完全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数据透明度和可信度存在显著短板。例如,...
  • 联系电话:010-62665052
  • 联系邮箱:huyang@gjjy55.wecom.work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