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14 2025
    院士最新研判丨我国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路径与发展建议
    2025年3月18日-20日 · 张家港 识别二维码,添加微信咨询 本文选自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2024年第6期摘要:废弃物循环利用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发展规划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本文梳理了我国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主要成效与未来发展趋势,辨识了废弃物循环与减污降碳协同潜力未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不足、可持续商业模式缺乏、标准认证体系不规范、现有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协同性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新能源固废、废弃高分子材料、工业固废跨产业协同、城市多源废弃物耦合4个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重点领域,从源头建立绿色生产和设计体系、优化回收过程网络、促进废弃物产品再利用和服务创新3个角度,进一步提出了各重点领域全过程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路径与主要任务。为推动我国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高质量建设,本文从循环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重大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激发再生产品的提质升级与规模化应用、助力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智能化精细化管控、加强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路径;新能...
  • 02-11 2025
    塑料污染的经济学分析:定价失灵与责任重构丨ChinaReplas T&P 2025
    ChinaReplas T&P 2025 第三届塑料污染防治理论与实践论坛 主题:关于塑料的哲学 塑料污染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经济问题,其根源在于市场机制未能充分反映塑料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在市场定价、责任归属和回收体系等关键环节存在结构性缺陷,导致塑料污染治理面临挑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经济学角度进行系统性改革,通过政策工具、市场激励和技术创新推动塑料产业向循环经济转型。 — 1 — 定价失灵:外部成本未被内化 塑料污染的经济核心问题之一在于定价失灵,即塑料制品的市场价格仅涵盖生产和流通成本,而未反映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外部成本。例如,全球每年因海洋塑料污染导致渔业减产、航运维护、旅游业下降和健康损害等经济损失高达130亿美元,但企业无需承担这些“隐性”成本。 这实际上形成了对原生塑料的隐性补贴,降低了其相对价格,导致过度生产和消费,使再生塑料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据统计,2023年全球塑料生产总量已达4亿吨,其中仅9%被回收,其余大部分进入垃圾填埋场、焚烧或环境中。这种资源错配不仅加剧了...
  • 联系电话:010-62665052
  • 联系邮箱:huyang@gjjy55.wecom.work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