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18 2025
    海洋塑料阻击战:IMO新规能否在2030年前实现零排放?
    ChinaReplas T&P 2025 第三届塑料污染防治理论与实践论坛主题:关于塑料的哲学 倒计时 28 天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官网近日消息,国际海事组织防止和应对污染分委会第12次会议(PPR12)于2025年1月27-31日在伦敦IMO总部召开,重点审议了化学品安全和污染风险评估及IBC规则修正案的准备工作、MARPOL附则II修订、水下清洗相关事项指南的制定、减少国际航行船舶黑碳排放对北极地区影响、EGCS排放水排放评估、SCR指南修订、IBTS指南审议及IOPP证书和油类记录簿修订、MARPOL附则IV和相关指南修订、处理船舶海洋塑料垃圾行动计划的后续工作等议题,并成立了海洋生物安全、防止船舶造成空气污染、船舶海洋塑料垃圾三个工作组以及加注船载运生物燃料混合物和MARPOL附则IV修订两个起草组。编者按本文通过梳理《2025年船舶海洋塑料垃圾行动计划》最新草案与全球实践,揭示了海洋塑料治理的多维框架:从渔船、港口到国际协作,覆盖污染全链条系统性地阐述;既展现技术乐观主义(如区块链追溯),也直面南北分歧与执行...
  • 02-17 2025
    塑料变石油!中科院黑科技:机器学习+分子筛,废塑料裂解产油率狂飙87.8%
    3月18-20日,江苏张家港,扫码报名 倒计时 29 天 全球每年产生超过3亿吨塑料垃圾,仅21%被回收或焚烧,其余大量进入环境,引发微塑料污染、生态破坏等连锁问题。传统物理回收技术难以处理混合塑料,而热化学转化技术——尤其是催化裂解——因适应性强、产物可控,被视为破解塑料污染的关键。然而,催化裂解过程中存在三大难题: 产物复杂:裂解产物包含固态蜡、液态油和气体,液态油虽价值高,但成分复杂; 催化剂筛选难:不同塑料需匹配特定催化剂(如分子筛),传统实验方法耗时耗力; 反应条件优化难:温度、催化剂比例等参数需反复试错,效率低下。 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团队另辟蹊径,将机器学习(ML)与分子筛催化技术结合,开发了一套智能逆向设计框架,成功实现废塑料高效裂解为高价值燃油。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Applied Energy》,引发学界与产业界广泛关注。 编者按中科院团队的研究证明,机器学习不仅能加速催化剂筛选和工艺优化,更能突破传统认知边界,发现“反直觉”的最优解(如低温高产)。这项技术有望推广至生物质转化、CO₂催化等绿...
  • 02-17 2025
    重磅!《中国塑料循环利用产业市场调查报告》联合编制单位火热招募中
    点击海报,了解详情倒计时 29 天伴随着“十四五”规划步入尾声,“十五五”即将开启。如何使塑料由线性消费走向循环利用将成为“十五五”期间,中国乃至全球不得不面对的挑战。2020年,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对北京市241家打包站废塑料进行数据调研,结合全国五百余家废塑料再生企业调研数据,估算2020年中国废塑料再生量约为3600万吨,回收量约 4000万吨。 废塑料种类繁多,污染物成分复杂,终端应用场景多样,造就了其回收难、分选难、高品质再生难的结果。加之废塑料的跨区域流动,废塑料回收再生数据统计极其困难。2024年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发布指南》,要求各个地区每年6月5日前发布《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公告》。截止2024年底,中国300余个地区所公示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公告》中,共有102个地区公示了当地废塑料回收量,102个地区废塑料回收总量为1328万吨,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通过数据模型测算2023年中国废塑料回收总量超4100万吨/年。为了真实客观的描绘中国塑料循环产业发展现状,分...
  • 02-14 2025
    第6周报 | 福建4企获财政补贴;格林美拟赴港上市;印企拟10年回收150万吨塑料···
    国内热点1、发改委座谈会聚焦资源循环利用,中国资环分享发展经验 2、福建4家企业获省级财政奖励3、王旺访谈 | PET瓶砖、再生PET瓶片价格分析4、中再资到爱博绿考察5、昕特玛中国创新中心正式启用6、国龙再生荣获碳足迹认证7、湖南省新基源科技攻关获高评8、格林美拟赴港上市9、湖北省资源循环有限公司成立10、常州金涌环保高分子项目落户湖北11、网塑科技冲刺纳斯达克国际热点12、吉百利推出含 80% 再生塑料包装 13、Toyoda Gosei投资 3D 再生塑料模具制造商14、三菱化学、Chaintope共同开展化学品回收追溯15、苹果将推出再生塑料SE3智能手表16、陶氏与合作伙伴携手,推出奢侈品行业循环材料解决方案17、EPBP发布非食品接触PET瓶设计指南18、2024年FDA发出53张NOL19、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20、欧盟批准5亿用于法国化学回收21、印度Polycycl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回收150万吨塑料22、INC-5.2拟7月在日内瓦举办最新政策23、印度塑料循环行业政策盘点 24、9项再生塑料标准,征求意见!25、欧盟新包装法规生效!出海企业面临“可回收性”大...
  • 02-14 2025
    院士最新研判丨我国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路径与发展建议
    2025年3月18日-20日 · 张家港 识别二维码,添加微信咨询 本文选自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2024年第6期摘要:废弃物循环利用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发展规划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本文梳理了我国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主要成效与未来发展趋势,辨识了废弃物循环与减污降碳协同潜力未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不足、可持续商业模式缺乏、标准认证体系不规范、现有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协同性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新能源固废、废弃高分子材料、工业固废跨产业协同、城市多源废弃物耦合4个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重点领域,从源头建立绿色生产和设计体系、优化回收过程网络、促进废弃物产品再利用和服务创新3个角度,进一步提出了各重点领域全过程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路径与主要任务。为推动我国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高质量建设,本文从循环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重大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激发再生产品的提质升级与规模化应用、助力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智能化精细化管控、加强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路径;新能...
  • 02-11 2025
    塑料污染的经济学分析:定价失灵与责任重构丨ChinaReplas T&P 2025
    ChinaReplas T&P 2025 第三届塑料污染防治理论与实践论坛 主题:关于塑料的哲学 塑料污染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经济问题,其根源在于市场机制未能充分反映塑料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在市场定价、责任归属和回收体系等关键环节存在结构性缺陷,导致塑料污染治理面临挑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经济学角度进行系统性改革,通过政策工具、市场激励和技术创新推动塑料产业向循环经济转型。 — 1 — 定价失灵:外部成本未被内化 塑料污染的经济核心问题之一在于定价失灵,即塑料制品的市场价格仅涵盖生产和流通成本,而未反映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外部成本。例如,全球每年因海洋塑料污染导致渔业减产、航运维护、旅游业下降和健康损害等经济损失高达130亿美元,但企业无需承担这些“隐性”成本。 这实际上形成了对原生塑料的隐性补贴,降低了其相对价格,导致过度生产和消费,使再生塑料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据统计,2023年全球塑料生产总量已达4亿吨,其中仅9%被回收,其余大部分进入垃圾填埋场、焚烧或环境中。这种资源错配不仅加剧了...
  • 联系电话:010-62665052
  • 联系邮箱:huyang@gjjy55.wecom.work
  • 返回顶部